不法分子通过微信发布的虚假信息(来源:受访者)
信网8月22日讯(记者 谷正原)演唱会门票实行实名制购票后,黄牛倒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不少热门歌手的演唱会门票仍是一票难求,一些歌迷担心抢不到票便在网上找人代抢。8月17日,信网(热线0532-80889431)报道了《演唱会临时取消令粉丝“人财两空” 门票代抢费高达5000多元》一文,文中有提及部分粉丝为获得演唱会门票,不惜支付高额的代抢费。8月18日,青岛市民杨女士在看到这篇报道后,主动联系了信网,分享了自己找人代抢时代少年团演唱会门票最终被骗530元的经历。对此,青岛反诈中心民警提醒,代抢是便捷与风险共存的交易,如果消费者真的有代抢需求,切记不能脱离平台进行交易,一旦出现“财票两空”的情况应及时报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卖家在微博招揽生意 提供收费代抢服务
有偿代抢看似是一个可以通过简单、快捷的方式购买到心仪商品的好办法,但是这其中也暗藏着收钱不办事的风险。
时代少年团青岛演唱会原定于8月19日、20日两天举行。34岁的市民杨女士是该团体的忠实歌迷,此前,她因担心自己抢不到演唱会门票,便在微博上结识了一位自称是“职业代抢人”的网友,并主动添加了对方微信。
据杨女士介绍,此人曾潜伏在多个时代少年团微博粉丝群当中,四处发布门票信息。在添加了对方微信后,杨女士看到此人在微信朋友圈内发布了大量的演唱会信息,还配有很多交易截图,最早可追溯至今年的7月10日。这些“证据”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杨女士的顾虑。在双方交涉过程中,卖家告知杨女士“代抢的行规是不垫付,如需代抢服务需自带特权码,并预付钱款。”
8月9日,杨女士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向这名卖家预定一张380元档的门票,并额外支付了150元的代抢费。此外,因购票需实名,杨女士还向对方提供了自己的个人信息。正当杨女士翘首以盼之时,她却又收到了一条卖家发来的信息,该卖家声称,自己于半年前不慎将手机丢失,不法分子捡到手机后盗用了他的微信号,将账号包装成了票务工作者,在网上实施了多起诈骗。至此,杨女士确认自己的530元已经被骗。
骗子自称微信被盗用 自导自演手法十分拙劣
信网通过杨女士的手机看到,这名卖家在发完关于自己手机被盗用的群发消息后并未将杨女士删除拉黑,但是面对杨女士的质疑和声讨他一概不回,表现镇定,甚至未更改头像,也没有将之前所发的关于演唱会票务信息的朋友圈删除。
除此之外,该微信号持有者又接连在朋友圈发布四条消息,叙述自己也是一名被害人,“骗子”捡到他的手机后,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一直在用他的微信号行骗,直至最近,他才在别人的提醒下注意到这个情况。8月14日凌晨,该微信号持有人再次发布朋友圈称,“是我骗的吗?你们急有什么用?如果金额没超过3000元我也没办法,又不是我骗的。”
信网通过微信客服平台了解到,已通过实名认证的微信号是不支持将别人的银行卡绑定到自己的微信账号上,且需要通过人脸识别等身份验证后才能将银行卡绑定到微信账号上,在没有支付密码的情况下,账号使用者是无法将收到的零钱转走的。
“丢手机的人常有,手机丢失后直接放弃自己微信号选择不找回,还任由捡到之人使用半年之久的人绝不可能有,显然这是一场自导自演的诈骗行为。”杨女士表示,目前她已将相关情况反映给公安机关。
警方提醒:私下交易风险大
山东雅君律师事务所郭铁钧律师在接受信网采访时表示,演唱会门票实名制,如果代拍方通过正当途径购买到演唱会门票,没有要求消费者支付过高的价格,只是收取合理的劳务费的,可以认定为该交易方式合法。如果代拍方是以营利为目的,要求消费者支付高于票价几倍的价格购买的,该行为可构成倒卖“黄牛票”。如果收到消费者付款后,玩消失或是故意给消费者无法使用的商品则可视为诈骗,将承担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严重者将承担刑事责任。
青岛反诈中心民警提醒消费者,代抢是便捷与风险共存的交易,如果消费者真的有代抢票需求,切记不要脱离正规平台进行交易。此时,一旦交易出现纠纷,维权成本、难度都会加大。
此外,民警表示,一些不法分子认为自己的单笔诈骗金额未超过3000元,达不到立案标准,这样就能逃脱法律的制裁,这种做法是相当幼稚的。首先,对多人进行小额诈骗累积到一定数额的,可以以诈骗罪定罪量刑。其次,即便是数额较小的诈骗,也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会被警方当作治安案件进行处理,免不了被拘留和罚款。